【健康中国行动工作情况信息】 木垒县2024年健康中国行动工作落实情况
索 引 号 | MLX15/2024-000024 | 主题分类 | |
名 称 | 【健康中国行动工作情况信息】 木垒县2024年健康中国行动工作落实情况 | ||
主 题 词 | 健康 行动 工作情况 木垒 2024 落实情况 | ||
文 号 | 发文日期 | 2024-09-20 16:22:56 | |
发文单位 | 木垒县卫生健康委员会 | 发布机构 | 木垒县政府网 |
木垒县卫生健康委员会紧紧围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面推动健康木垒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提升基本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各项卫生事业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
一、主要任务完成情况
(一)完善健康服务体系
1.疾病防治实现重大突破。一是摸排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适摸排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适龄人群4102人,已补种22人、29剂次,补种率 100%。二是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率100%,联合教育系统组织召开木垒县2024年麻疹防控暨业务培训会,成立麻疹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县领导组织20家单位召开木垒县2024年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联席会议,总结上半年传染病防控工作,安排部署下阶段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三是全面推进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召开专题会议2次,制定印发《木垒县创建国家卫生工作实施方案》,邀请自治区5名专家实地帮扶指导国家卫生县城暨2024年新申报的9家区级卫生单位创建。
2.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公共卫生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结合乡村环境整治专项工作,开展木垒县自治区卫生村、乡镇创建工作,启动全国卫生城市创建工作,计划2025年创成全国卫生县城,扎实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全覆盖开展生活饮用水监督检查。
3.加强无偿献血。建立无偿献血宣传队伍,持续开展宣传教育,无偿献血644人次。
(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一是推动资源下沉惠及基层群众。依托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开展“以科包院”“基层医生工作室”和“巡回医疗”36次,16名专家下沉各分院服务群众1200人。进一步发挥医联体优势,开展“患者跑”变为“专家跑”系列活动,邀请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昌吉州中医医院等17位专家、名医在中医院义诊,受益患者约600余人。邀请疆内医联体三甲医院6名专家赴木垒县开展手术治疗21次,专家定期坐诊服务患者240人次,解决患者看病贵看病远的问题。二是提升疆内医联体帮扶成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新疆医科大学党委书记赵天杰调研指导木垒卫生健康工作,进一步夯实与新疆医科大学及其附属医院合作共建基础。县总医院成功举办新疆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论坛(第33期),州地区骨科医师、总医院外科医师等共计60余人次共商理论科研实践成果。三是强化县域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医疗”技术,总医院与乡镇分院打通远程会诊、远程培训、远程心电、远程影像、远程超声、双向转诊等信息系统网络,提供线上医学检验、影像报告自助查询、转诊等线上服务,实现县域医共体资源横向共享。
(三) 强化覆盖全民的公共卫生服务
1.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着力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技术能力和标准化建设,2023年完成县疾控中心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服务体系基本健全,初步形成了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疾病预防控制格局。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全面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疾病防控能力,投入650万元完成核酸检测实验室扩增仪、自动化设备配备及移动核酸检测车、120救护车、核酸流动采样车的购置,使全县核酸监测能力得到一次巨大提升。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构建了以疾控中心为重点,县人民医院医共体总院为支撑,各乡镇分院和村卫生室为依托的县、乡(镇)、村三级传染病监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健全网络直报、哨点、舆情等多渠道监测网络体系,强化监测工作,提高监测敏感性和准确性。建立教育、卫健、疾控协同联动机制,通过《木垒县“卫生副校长”聘任工作实施方案》,全力做好学校幼儿园的传染病监测工作,协调解决学校疫情防控所需防疫物资、药品及抗原事件,增强学校疫情的防控能力。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作用,开展疫情分析研判和风险评估,有针对性地指导疫情防控,由疾控中心牵头,通过对全县疫情情况进行每日监测分析,为县委动态调整防控措施,提升疫情早发现早处置能力提供可靠依据。
3.加强重大疫情医疗救治能力建设。扎实开展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各项措施任务,全力以赴”保健康、防重症”,有效做到疫情平稳有序转段。全县医疗机构储备血氧仪363台、制氧机90台、心电监护仪40台,着重保障基层医疗机构和村卫生室,做到发热诊室应设尽设、应开尽开,储备重症医护人员28名作为后备力量,全力做好基层轻症病人的住院收治工作。
(四)构建整合型优质医疗服务体系
一是加快推进全民健康免费体检工作。目前已体检29481人,体检率69.83%,补助资金15-64岁1480000元、80岁以上老年人137300元全部足额拨付到位。二是严格落实孕妇规范管理工作。强化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两个救治中心标准化建设,高危孕产妇管理率达100%。全县产妇建卡率100%,孕产妇系统管理率86.29%,新生儿疾病筛查率100%。开展孕产妇、儿童保健门诊面对面咨询宣传3000人次,举办健康教育宣传活动4次,发放宫颈癌宣传册1064人份,宫颈癌筛查完成率60%,乳腺癌筛查完成率92%,县域妇幼健康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三是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慢性病患者“应签尽签”,居民健康档案开放率94.37%,居民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覆盖率82.41%。全县高血压规范管理率98.54%,糖尿病慢病签约规范管理率98.07%,社区在册居家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健康管理率99.51%。四是积极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在现有6家乡镇卫生院达到基本标准的基础上再次申报4家卫生院达基本标准、2家卫生院达推荐标准14家村卫生室达标准化建设,力争年底达到建设目标任务,巩固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增强综合管理和优质服务技术,满足群众多样化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五) 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
一是加快发展县域中医特色专科。与托里县哈萨克医院签订名医工作室合作协议,与阿勒泰地区哈萨克医院签订哈萨克医与康复医学专科帮扶共建协议,推动县中医医院独立设置哈萨克医科,中医康复科,中医治未病科。邀请福建漳州市卫健委、中医院领导专家来木交流指导并签订中医医院对口帮扶协议,加入漳州市康复医学联盟,福建漳州市根据医院业务发展需要,选派业务业务副院长、医务科主任、心血管介入专家、中医康复医学专家,为建强县域特色科室增添强劲动力,自县中医医院投用以来,诊疗问诊患者9256人次,累计收入达175万元。二是完善中医馆基础设施。累计投入162万元实现乡镇中医馆建设全覆盖,并开展6类1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争取2024年木垒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提升建设项目援疆资金100万元,配齐配强乡村医疗机构中医诊疗软硬件设施,目前村卫生室中医阁建设达40%以上,形成了“县有中医院、乡有中医馆、村有中医阁”的中医药发展体系。县域中医药健康管理的老年人管理率79.84 %;0~36个月儿童接受中医药健康管理率72.94%,进一步提高了中医“治未病”服务能力。
(六)推进新时期计划生育工作
1.坚持和完善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制定并印发《木垒县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方案》,指导各乡镇结合实际制定落实优化生育政策方案及具体措施,截至目前全县出生人口登记准确率100%,全员人口信息覆盖率100%。
2.提高计划生育家庭发展能力。落实以生育支持、幼儿养育、青少年发展、老人赡养、病残照料为主题的家庭发展政策体系,落实计划生育各项奖励扶助政策,深入开展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联系人制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定点医疗机构“三个全覆盖”工作,坚持男女平等,严厉打击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行为。
(七)加快健康产业发展
1.发展健康养老产业。统筹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资源,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根据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委员提案《关于“优化和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疗服务”的提案》,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现已申报标准化建设,卫健委7月底组织各业务科室完成自评自验,8月10日前申请州卫健委完成创建验收,社区卫生服务站100%达到标准化建设。根据中医阁建设标准,社区卫生服务站配备1名能够开展中医药服务的医师,规范开展4类6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为群众健康服务。
2.发展健康旅游产业。整合全县优势医疗资源、中医药等特色养生保健资源和绿色生态旅游资源,以木垒鸣沙山胡杨林康养旅游项目为重点,探索发展养生、医疗健康旅游可行事宜。进一步研究可因地制宜开发得特色资源,建设集医疗康复、中医药、养生保养、休闲度假等为一体的健康旅游服务机构。
(八)加快“互联网+医疗健康+智能监管”发展
将昌吉州“小而美”医疗惠民项目与木垒县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攻坚18项措施相结合。由总医院建立零差价便民药房和便民门诊,医院分诊台、“红马甲”志愿者为患者提供便民服务。昌吉健康云开通网上“预约挂号”“网络问诊”“门诊缴费”“线上结算”“邮寄药品”等功能,实现患者“多卡合一”就诊缴费报销,服务群众达33737人次。完成东城镇卫生院、雀仁乡卫生院、大石头乡卫生院3个急救站点建设,县域内院前急救体系统一管理、培训和调度,院前急救3分钟出车率达到了95%,院前急救与 ICU、手术室紧密衔接,急诊抢救患者153人次,急诊手术治疗38人次。实行“当日出院、当日结算”,提供检查检验预约服务75人次。医保资金总额预付+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支付方式改革入组率、入组诊断正确率100%。依托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落实出院患者123随访机制,实现出院患者规范化随访,医院病区出院患者随访率100%。各乡镇分院为慢性病患者提供长期处方服务和慢性病签约患者家属代开药物服务,让患者少住院、少花钱、少跑路。积极申报创建县域慢病管理中心,成立“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心”,自治区卫健委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班在县中医医院举行。木垒镇迎宾社区、明珠社区、疾控中心3个“健康小屋”建成投用。
(九) 加快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抓储备,注重源头建设。制定《木垒县总医院赴疆外医学高校校园招聘会自主招聘医疗人才工作方案》,赴甘肃省、陕西省西安市校园招聘,邀请内地高校医学毕业生来木参观并成功签约47人;充分利用中医医院编制空缺,通过“绿色通道引进+面向社会招录”方式招录引进紧缺专业医疗人才8人,进一步填补人才队伍总量缺口。实施“银龄医师”返聘工程,邀请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等7位乡贤专家莅临论坛,柔性引进人才2名并签订协议,依托闽疆(木垒)石榴籽名医工作室,成功引进自治区人民医院原副院长勾守建专家落户木垒,不断壮大木垒县高层次人才队伍。二是抓提升,注重外联帮扶。与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建立医联体帮扶及专科联盟合作协议,州中医院木垒分院挂牌并长期派驻专家进行医疗帮扶,与奇台县人民医院达成胸痛中心建设、介入治疗技术协作共识。邀请疆内医联体三甲医院专家持续开展“患者跑”变“专家跑”活动,定期坐诊、手术、义诊等服务。开展心血管介入技术、微创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等多项新技术,填补了医院技术空白。持续深化对口援疆医疗帮扶,加大福建援疆及疆内医联体的合作共建,积极探索双向交流挂职(任职)机制,依托“小组团”援疆项目,引进11名福建漳州市、南平市三甲医院专家赴木垒县总医院、中医医院开展短期医疗援疆帮扶工作,为木垒县发展康复医学科、皮肤科、心血管介入室等重点专科提供人才支撑。三是抓培训,注重培养锻炼。举办自治区级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班2次,邀请区州三甲医院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培训班暨基层医务人员中医技术能力提高班2场次,中医药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修订总医院18项核心制度,组织18项核心制度、护理业务、法律法规等培训7场次,本地医护队伍专业素养不断提高。落实医共体人员“上派下沉”工作机制,分院定期选派医务人员赴总医院学习进修,提升基层医疗队伍专业技术水平。乡村医生纳入乡村一体化管理,实行“县聘、乡管、村用”,基层医疗服务网底不断健全。四是抓机制,注重激发动力。持续加强县域医共体建设,制定印发《木垒县总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工作方案》《木垒县医共体分院综合目标考核方案》,成立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开展以科包院、医生工作室、巡回医疗下基层工作36次,服务群众1200余人,有效推动县级医疗资源下沉基层。着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制定《木垒县2024年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攻坚行动18项措施》,切实推动医疗队伍主动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患者就医体验显著提高。推进健全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与托里县哈萨克医医院举行技术协作签约暨拜师仪式,与阿勒泰地区哈萨克医院签约哈萨克医学科与中医康复科帮扶共建协议,选派本地少数民族中医药骨干人才外出培训,提升本地人才队伍中医药服务水平,进一步满足各族群众就医需求。